成长不烦恼——《阿德勒:在自我启发中成长》(书)

成长不烦恼,被错误的生命意义带来的惨痛后果骤然击醒,然后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改变了自己的生命意义,这样的人确实存在。一切磨难都无法阻碍勇者前进的脚步,他们从不畏惧生活的艰辛。

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成长不烦恼

书摘:

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探求生命的意义。婴儿会用自己的方式评估自身的力量,以及这种力量能在生活中发挥多大的作用。

孩子在四五岁时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是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对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何种期待”,这样的问题在他心里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答案,轻易不会发生改变。

生命意义会帮助他对某些未曾经历的事产生一定的了解和判断,让他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之后,他会以这种世界观为依据来观察和认知这个世界。

就算此时的生命意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错的,并且这种生活方式让他受了很多苦,他也不会轻易去改变它。想要改正这种错误,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错误的起因,改变世界观。

……

被错误的生命意义带来的惨痛后果骤然击醒,然后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改变了自己的生命意义,这样的人确实存在。

但更多的人却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之前的错误方式,即使他感受到了社会的压力,即使他的生活像难以挣脱的泥沼。通常来说,只有了解内情的专家才能帮我们矫正错误观点,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生命意义。

……

在童年时期同样吃苦受罪的两个人,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生命意义。他们也许同样重视快乐的感受,同样对外界有较强的戒备之心,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却截然不同。

有些人想的:“我一定要竭尽所能改变这种情况,不能让我的孩子和我吃一样的苦。”有些人想的是:“这个世界真是太不公平了,为什么受苦的总是我?既然这样,我还有必要认真生活吗?”

有些人对自己的孩子说:“我小时候什么苦没受过,你们不要太娇气了。”有些人对自己说:“我小时候吃了那么多苦,现在自然该好好享受一番。”

童年的经历影响了这些人的行为,想要改变他们的行为,必须先改变他们对那段经历的理解。

……

由此可知,个体心理学并不承认经验决定论。你真的以为经验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吗?怎么可能!真正左右我们行为的,从来都不是经验,因为我们只会按照既定目标选择合适的经验。我们通过经验总结生命意义,通过生命意义树立人生信条。

根据过往的经验来设想未来的生活,这种做法也许是错的,但谁不是如此呢?生存环境对生命意义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生存环境的理解,决定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

我们现在讨论这些问题,不是为了证明遗传或生理缺陷会让人走向失败。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先天不足和内分泌紊乱会引发错误的生活方式。在艰苦的环境中历经磨难,最后成为栋梁之材的孩子不在少数。

个体心理学不会在这方面为优生学摇旗呐喊。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人物都有生理缺陷,他们或是体弱多病,或是有视力或听力方面的障碍,还有一些人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可是,一切磨难都无法阻碍他们前进的脚步,他们是百折不挠的勇者,从不畏惧生活的艰辛,最终通过不断努力,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所以,身体状况并不能决定心灵发展的方向。事实证明,很多有生理缺陷的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过分关注个人感受的问题并最终走向失败,完全是因为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没有人知道他们真正的困难是什么,到底需要什么。


点击此按钮,了解更多

FavoriteLoading加入收藏夹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