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社恐!社交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文)

研究表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害羞与社恐的反应,但为什有的人可以妥当处理,而有的人反而会影响生活,比如说陷入排斥与他人交流、拒绝参加社交活动;不敢接近自己喜欢的人……

大家好今天聊聊社交焦虑症,也就是常说的“社恐”。今天介绍的是斯坦福心理学教授林恩·烹德森的著作《害羞与社交焦虑症:CBT治疗与社交技能训练》。虽然这本书面向的是心理咨询师群体,但就算是没有太多CBT或认识行为心理学学习背景的人,也能够很轻松明白自己为何这么社交焦虑。“认知行为疗法”是本书的核心,最先接受精神分析的培训,CBT产生过程中的第二号人物,后来他发现这一疗法以改变来访著进而改变不适应的行为,或扭曲的自动思维。

研究表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害羞与社恐的反应,但为什有的人可以妥当处理,而有的人反而会影响生活,比如说陷入排斥与他人交流、拒绝参加社交活动;不敢接近自己喜欢的人;和他人接触时经常会感到焦虑,不能集中注意力;觉得自己缺少个人魅力、低人一等,害怕他人光和评价;担心自己并不完美而经常在交往中表现出退缩,答案就在于他们的认知信念。他们常常自怨自艾,生活在自我制造的阴影之中,而认知行为疗法就在于正他们根深蒂固的那些认知偏差,也就是说是病理性的社交焦虑、社恐,他们也并不是不会与他人交流,而是说,他们的认知压抑与不恰当的应对机制,才是造成他们社交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社交恐惧、社交焦虑、严重害羞的人,总是过分关注来自外界的消极评价,以及对内的消极信念总是脑补出别人认为我很、认为自己很挫,从而在社交中表现出退缩、回避的行为。要明白的是,“害羞”和“内向”是不同的,社恐害羞的人常常会陷入到“超向-回避”的内心冲突,他们想和别人接触、交流,但又担心别人会对自己做出负面的批评,而陷入回避,而内向的人则是安静的、保守的,没有太强的趋向性,但也不会回避社交,内向者不会像社恐者那样过度放大外界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外界的评价也不会影响他们与别人的正常交流。

FavoriteLoading加入收藏夹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