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的勇气 (视频)
波西米亚的勇气:不用某一限定的地域或民族概念来禁锢自我,人生来本就属于这片大地,人漫长的旅行无始无终,每一次自己的短暂逗留都只是为了下一次更遥远的迁移。
波西米亚的勇气
今天聊一聊波西米亚文化, 现在可能会将其仅仅理解成一种vintage的亚文化着装风格:长发、碎花、珠串、手工的细绳、宗教神秘图案、以及手工感和粗扩感都很厚重的材料;也或者被理解为上世纪60年代青年嬉皮士反文化运动所遗留的产物。 但这些都只是表面,我们之前谈60年代嬉皮士那一期也聊到过,真正开始炒作起波西米亚文化,是起源于19世纪的巴黎。
“波西米亚”本是法国人对流浪于巴黎的吉普赛人的称呼, 他们误以为这群人都来自捷克的波西米亚(bohemia)地区。
而吉卜赛人,是一个中流和占卜生活为主的游牧民族,很早以前居住在印度西北部, 10世纪左右的时候开始向亚洲西部和欧洲等地迁移,并且集中在了现在的捷克,即旧时以布拉格为中心的波西米亚地区。
但在19世纪巴黎文人的推动之前,吉卜赛人一直在欧洲备受偏见,欧洲人会歧视地认为吉卜赛人生活放荡不羁、常常行乞、偷窃为生。
然而欧洲这些西装革履的人不知道的是,天生热爱宗教和流浪的吉普赛人培养起了其他民族少有的 “人文流浪”的情怀。
他们总是简单称呼自己为“罗姆”(Rom),意思是“人”。
他们不以某地区或某血统民族来自称,而只用简单的、纯粹的人来自称。
吉卜赛人不想用某一限定的地域或民族概念来禁锢自我,因为他们认为人生来本就属于这片大地,人漫长的旅行无始无终,每一次自己的短暂逗留都只是为了下一次更遥远的迁移。
我们知道,歌德18世纪末期写出了《少年维特的烦恼》,反映了当时欧洲进步青年对于个性自由的追求、被欧洲社会体制的压抑以及对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反感。
这股“维特风”也使得很多19世纪初的欧洲进步青年纷纷开始逃离,青年们开始从小地方漂流到了各个大都市的文艺中心,比如巴黎,这些贫穷的文艺青年开始了艺术之旅。
……
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观看视频。
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