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文)
激励教育: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害怕批评孩子,惟恐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把一个前途光明的孩子变成一个暴徒或者可怜的失败者。
激励教育
几年前,一位年轻的心理辅导员向我诉苦,讲述了他在辅导有暴力倾向的年轻人时遇到的困惑。他看到的实际情况与所学的知识完全不符。他发现,那些具有暴力倾向的人都是极端的自我主义者,极其自傲、极具优越感,但教科书的通常说法是,有暴力倾向的年轻人常常妄自菲薄。他和同事们觉得,不论看到什么,都不能轻易背弃数十年来的学习信条,所以他们采用的方式,依然是鼓励年轻人正确认识自己,不过这些做法完全无助于缓解这些人的反社会倾向。暴力倾向滋生于自卑的土壤,这个观点似乎是一个常识。遍布美国的顾问、社会工作者和教师们都有共识——满足年轻人的自尊心是约束他们的暴力行为,鼓励他们在人际关系上和学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许多学校都会让学生列举优点,说明自己多么优秀;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害怕批评孩子,惟恐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把一个前途光明的孩子变成一个暴徒或者可怜的失败者;在某些运动联盟中,甚至会让每个人都获得一座奖杯。
但现在有人开始怀疑,鼓励式教育是不是增强自尊的最佳方式。当我和同事们查看上个世纪90 年代初的事例时,我们发现很多文章都千篇一律地引用“低自尊导致暴力”的这个“常识”。然而,在任何一本书或者文章中,我们都没有找到对这个理论的正式陈述,更别提支持这一理论的实验证据。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常识”,但没有人证实过它。
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