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追求 (文)
人生追求源自需求,包括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追求成长特质如开放性、存在主义等。面对困境需培养心理韧性,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及时行乐,珍惜当下,保持健康积极的时间观念。
人生追求,是每个人都在寻找答案的问题。心理学告诉我们,追求的本质,源自于人类的需求。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到归属需求、尊重需求,乃至自我实现的需求,层层递进。在这个过程中,人会不断地为更高一层的需要而奋斗和追求。
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人会想方设法让自己更加安全;当安全感得到保障,又会渴望家庭和社会的认同。人和人之间本能地需要联系、需要被重视。这就是归属和尊重的需求。
而当这些较低层次的需求都得到满足后,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自我实现。人会想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人生追求的内在动力,是需要。而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在追求成为最好的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完全功能人格”理论也告诉我们,人追求成长的特质源自生来的动机。完全功能人格有以下特质:开放性、存在主义、信任自我、主导生活和创造力等。这些都是人追求自我实现的体现。
那么,什么样的人生体现了自我实现的追求呢?
有些人追求人生意义通过创造性的工作,他们在艺术、科学等领域锲而不舍,最终有所建树。有些人则通过探索未知世界来实现自我,像历史上的航海探险家。还有些人通过精神世界的追求而获得升华,比如宗教家或哲人。当然,很多普通人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得到人生满足感。所有这一切的共同点都是人对自我实现的追求。
人生追求任重道远,必然也伴随挫折。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面对成功或失败时的解释方式(归因方式),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推动力。
乐观主义者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努力或能力,这样可以增强自信心;而把失败归因于外在环境或偶然因素,这样可以减轻负面情绪,继续保持前进的动力。
相反,悲观主义者常常自我怀疑,对失败过度自责,成功时也只当是侥幸。这种解释方式容易导致负面情绪持续化,削弱继续追求的动力。
所以,正确面对追求过程中的困境与挫折同样重要。这要求我们在解释方式上多一份理性与宽容。
那么,如何才能在人生追求的道路上心态保持乐观和前进的动力呢?这需要我们从小培养的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指的是面对逆境时的抗压和恢复能力。父母的温暖教养方式,积极的归因方式,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自我控制力与自尊的建立,都是增强心理韧性的关键要素。这些都能帮助一个人面对追求道路上的风雨,从失败和痛苦中恢复元气。
可以说,你我都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而心理学研究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路径。明白了动力之所在,面对挫折之所需,我们便可行稳致远。人生追求的旅途从现在开始!
那么,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时间观念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生命短暂,我们需要及时行乐,享受当下。
积极心理学指出,人们常常陷入“幸福误区”,以为某某条件达成了才会幸福,从而活在未来而不是当下。其实,研究表明,人们日复一日从事的活动和简单事物,比如交往、运动、阅读等,更能带来幸福感。
所谓的“前景幸福”不如“现状幸福”,因为获得期待已久的条件并不能持续带来幸福。及时行乐,珍惜当下,比向未来看重要。
只有当下快乐,才有动力持续向前。所以人生追求,更需要的是健康积极的时间观念。这也是心理学最深刻的认知之一。
人生路漫漫,值得期待的远大于痛苦。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怀抱理想,积极向前!成长的要素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变化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调整,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追求与时俱进的进步。
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