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社会道德判断的发展阶段(文)
亲社会道德判断的发展阶段:享受,专注于自我——需要——他人认可或人际交往或刻板印象——自我反省的同理心、过渡——强内化。
亲社会道德判断的发展阶段
第1阶段 享受,专注于自我
个人关注是一个自我导向的结果,而不是道德考虑。决定是否帮助他人基于以下考虑:你现在能得到什么,你将来能交换什么,出于自己的需要关注他人,和/或喜欢对方(出于情感联系)。
主要模式在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中较为突出。
第 2 阶段 需要
个人表达对他人身体、物质和心理需求的关注,即使这些需求与他们自己的利益相冲突。个人用最简洁的词汇表达了这种担忧,没有明显的自我反省式角色识别证据,没有同情,也没有反映内心感受(例如,内疚)的话语。
主要模式在许多学龄前儿童和大多数小学生中都很突出。
第 3 阶段 他人认可或人际交往或刻板印象
孩子在判断是否亲社会时,会用社会刻板印象来定义好人、坏人的形象标准,并且会考虑到他人的认可和接受。
在一些中小学生中比较突出。
第4阶段a 自我反省的同理心
个人的道德判断包括明确的自我反省同情反应,或角色认同(认可),对他人人性的关注,其行为的后果是内疚或积极的感受。
突出表现在少数高年级学生和大部分中学生。
第4阶段b 过渡
个人对帮助他人的道德判断涉及内化的价值观、规范、义务或责任,关注整个社会的情况,或关注他人保护人权和尊严的需要;但是,这些想法还不是很明确和有力。
在少数中学生或年龄较大的儿童中突出。
第5阶段 强内化阶段
帮助或不帮助的道德判断取决于个人内化的价值观、规范或责任,以及保留个人和社会所构建的责任和义务的愿望,或改善社会状况,相信人的尊严、权利和平等。所有的生物。这一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个体正负情绪的产生与其自尊心以及其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公认的道德标准有关。
它在极少数中学生中很突出,但在小学生中并不突出。
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