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生活才充实有意义?《人间指南》(书)

如何生活才充实有意义?对于古代的哲学流派来说,如何生活是核心问题。哲学可以“治愈”那些导致我们痛苦的错误信仰和价值观。

作者:

朱利安·巴吉尼,作家、哲学家

安东尼娅·麦卡洛,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师。

 

如何生活才充实有意义?

 

书摘:

不同的哲学与上述问题的相关性各不相同。对于古代的哲学流派来说,如何生活是核心问题;与此相反,大多数现代哲学家对生活的艺术几乎只字不提。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哲学在公众的心目中似乎已经从令人费解的经院思想转变为对普通大众有益的观念,比如斯多葛派广受欢迎,个中原因很容易理解,因为它对如何生活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建议。这个学派观察敏锐,思路清晰,其中许多观点在本书中作用非凡。

 

促成这一转变的人们认为,这标志着哲学历史使命的回归。他们认为古代哲学其实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这方面可以找到不少证据,比如,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创始人阿尔伯特·艾利斯和认知行为疗法的创始人亚伦·贝克都受到了斯多葛主义的影响。他们特别赞同爱比克泰德的观点“困扰着人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他们对事物的看法”。这句话表明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影响我们的感受,因此可以通过转换思维方式来改变感受。

 

根据理查德·索拉布吉的说法,哲学作为治疗手段的想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当时德谟克利特说:“药物治疗身体罹患的疾病,智慧解放情感束缚的灵魂”,后来的斯多葛派、怀疑派c和伊壁鸠鲁派d似乎保留了这一观点。伊壁鸠鲁写道:“如果哲学家不能治愈任何精神痛苦,一切皆为枉然。

 

正如医学如果无法治愈身体的疾病就毫无用处一样,哲学如果不能驱散心灵的阴霾,便也徒劳无益。”斯多葛派哲学家还明确指出,应该把哲学看作是“医治灵魂的艺术”。

 

但是哲学与治疗的关系并没有看起来那样明晰。虽然上述哲学流派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翻译的不同,原有的哲学意义可能已丢失。当古人谈到“治疗”时,他们的意思和我们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尤其是,他们并不相信学习哲学会让自己感觉好些,但是可以把事物看得更清楚,最重要的是,看得更真实。哲学可以“治愈”那些导致我们痛苦的错误信仰和价值观,比如对物质世界的依恋。也许这样我们会感觉好些,但这并不是哲学的目的。

 

以斯多葛派为例,我们很容易同意这样的观点:真实地看待事物意味着我们要意识到通常自己追求的许多东西,比如财富、声望和成功,其价值是有限的。但是更大的挑战在于接受斯多葛派的一些具体观点,比如我们应该接受什么样的信仰和价值观。为了达到斯多葛式的冷静与平和,我们需要接受美德是唯一的真善,而几乎所有的情感、冲动、欲望和依恋都是被误导的。即使做好了心理准备,“治愈”自己的错觉也需要大量艰苦的付出和训练,包括阅读、记忆、反复练习以及自我审视。


点击此按钮,了解更多

FavoriteLoading加入收藏夹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