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算法(书)

人类的算法:我们如何具备了心智能力?语言文化是怎样产生的?社群如何给我们带来集体感和归属感?

作者:罗宾·邓巴,进化人类学家,牛津大学认知及进化人类学学院教授。

 

人类的算法

 

书摘:

一股气流袭来,油脂灯的火焰闪烁了一下。本来全神贯注的他像是突然回过神来,后退几步站在那里,打量着自己的作品。片刻之后,他举起一盏石碗做成的灯,放置在岩壁上,周围又亮堂了一些。在深邃、永恒的空间中,成群的野牛、鹿、马层层叠叠地排列下去,似乎没有尽头。这个岩洞是他的工作室,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下,周围石壁上的动物图案也变得鲜活起来。墙上的一头野牛本来正在默默地反刍,却猛然扭过头,朝自己的臀部方向望去,仿佛要找出是哪个不速之客惊扰了自己的沉思。

 

他重新开始了创作,眉头紧锁,屏气凝神,用手中的炭条小心翼翼地勾画起另一只动物。他才思如泉涌,创作的激情驱散了岩洞里的阴冷。命中注定,他要将所见所思刻画下来,让万物跃然于石壁之上。在这里,各式生灵在林中雀跃、嬉闹、觅食,阳光在众生身上洒下斑斑点点。他竭尽全力,生怕脑海中的影像转瞬即逝。

 

多年来,他一直在磨砺自己的技艺。每年大地回春、万物勃发的时候,他都会回到这个岩洞,有时独自一人,有时结伴而来,但目的都是在这里继续自己的幻想之旅:把自己在旅途中经历的一切永久地绘制下来,将眼睛看到的描绘下来,把拼命逃过黑暗之地时的危险和痛苦表现出来。在开始这场幻想之旅前,他永远也预料不到终点在何处。

 

这一刻何时来临,就跟他逐猎的野鹿一样难以捉摸;但这个时刻一旦来临,他就能牢牢抓住。尽管这段旅途他走过多次,但每一次的经历都与众不同。唯一相同的是,旅途终点那重回家园的熟悉感;在经历了一段艰辛的跋涉后,虽然筋疲力尽,却又神清气爽的愉悦感;以及大难不死、有惊无险的敬畏感。

 

现在,每次旅程结束之后,他都会回到岩洞记录所见所闻。野牛的形象逐渐成形:硕大的牛头扭转过来,用一只眼睛慵懒地盯着他。这只眼睛仿佛就是野牛的心灵窗口。此刻,它立在墙上,目光呆滞地盯着他。一瞬间,他又重温了那种惊喜、恐惧,以及挥之不去的忐忑:

 

下一步,这头巨兽会变成什么样呢?有时,他会摸入岩洞的暗处又迅速返回,或者偶然碰上一些连他自己都忘记了的画作,那种熟悉的压迫感也会袭来,转瞬即逝却又确切无比。


点击此按钮,了解更多

FavoriteLoading加入收藏夹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