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风格(书)
思维风格:“成功”通常是个人和组织思维风格兼容的结果,“失败”往往是思维风格冲突的结果,而不是缺乏能力。
作者:罗伯特·斯滕伯格,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行为与脑科学协会联合会(FABBS)主席。
思维风格
书摘:
为什么有很多人在学校学习不好但是在以后的生活中很成功,还有很多人在学校学习很好但是在以后的生活中很失败?为什么有些人选法律专业,有些人选医学专业,还有一些人选会计专业?为什么有些人在医学院是成绩全优的学生,但是毕业后,给病人看病的时候屡屡出错?为什么一些有天赋的孩子在学校里考试成绩全优,而另一些同样有天赋的孩子却不及格?通过对思维风格的理解,我们就可以解答这些问题以及其他许多问题。
我在这本书中的论点是,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不仅取决于我们的思考能力有多好,还取决于我们如何思考。人们的思维风格各不相同,而且我们的研究表明,人们会高估他人的思维风格与自己的思维风格的相似程度。因此,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老板与员工之间都可能产生误解。对思维和学习风格的理解,不仅有助于人们避免这些误解,而且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对方、更好地了解自己。
什么是思维风格,我们为什么需要它们?
思维风格是指人们进行思考的偏好方式。它不是一种能力,而是我们如何使用我们所拥有的能力。我们不是有一种思维风格,而是有多种思维风格的组合。人们可能在能力上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在思维风格上截然不同。但我们的社会并不总是把能力相同的人视为同等的。相反,如果人们的思维风格与某种情境下所期望的相匹配,那他们就会被认为更有能力,尽管事实上,这展现的不是能力,而是他们的思维风格与他们所面临的任务相匹配。
通常情况下,人们面临的任务,可以被安排得更好,以适合他们的风格,或者他们可以调整自己的风格,来适应任务。但如果他们被认为是缺乏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他们甚至都没有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做事方法。
如果你去参加任何高中或大学的同学聚会,你会发现有很多人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职业。他们可能听从了辅导员或职业咨询老师的建议,基于自己的能力甚至兴趣选择了职业。但是他们当中仍然有很多人发现,他们的职业生涯进入了死胡同。进入死胡同这种状态,往往是亲历者心中挥之不去,而一个人之所以常常感到自己陷入死胡同,是因为他所从事的工作,与其个人所偏好的使用能力的方式不匹配。理解了思维风格,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某些活动适合他们而另一些活动则不适合,甚至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他们与某些人合得来,与另一些人则合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