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超越(书)

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者以自己的价值和感情指导生活,不依靠别人来求得安全和满足,他们依靠的只是自己。

马斯洛:哲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自我超越

 

书摘:

就增强挫折容忍力这个现象来说,最重要的满足大概来自于人的一生的最初几年。这就是说,在最初几年中就变得坚定有力的人,将有助于他在未来无论面临什么艰难险阻仍能保持坚定有力。

 

这一新观念的基本假设是: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本性,这一内在本性本质上是属于生物性的,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然的、内在固有的、天赋给予的”。同时,就某种特定意义而言,它是不可改变的,或至少是不变的。

每个人的内在本性,一部分是自身所独有的,另一部分则是人类所共有的。

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这种内在本性,并发现它的本质,这是可能的事。

据我们目前所知,这种内在本性,就其真正内在或其原始性即必然性而言,并不是恶的。人类的基本需求,诸如生命、安全与保障、归属与爱情、尊重与自尊、自我实现、人类的基本情绪、人类的基本能力,表面上都是中性的、先于道德的,或纯然是善的。破坏、虐待、残忍、恶毒等,似乎都不是内在固有的,而是人们为了使内在的需求、情绪和能力免受挫折,因而产生的剧烈反应。愤怒本身不是恶,恐惧、懒惰甚至无知也都不是恶。虽然它们可能会,也的确会导致向恶的行为,但是它们并不需要非此不可,其结果并不具有内在必然性。人的本性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么坏。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人类本性的各种可能早已被我们习惯性地廉价出卖了。

由于内在本性是好的或者中性的,所以更要实现它、鼓舞它,而不应该压抑它。如果能允许内在本性来引导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就会变得健康、成功,并且因此而幸福。

一个人的这种基本核心一旦遭受否定或者被压抑,他就会生病。有时可能明显地看出他病了,有时则变成潜伏的疾病;有人随即病倒,也有人要很久以后才会发病。

此种内在本性并不像动物的本能一般那么明显、强烈且难以抗拒。它柔弱、纤细而微妙。我们的习惯、文化压力和错误的态度,很容易就会将之压服。

8.它虽然柔弱,但在正常人身上却难以消失——甚至在病人身上也不会消失。即使遭受否定,它也会隐在暗处,永远坚持着要求实现。


点击此按钮,了解更多

FavoriteLoading加入收藏夹

Leave a Reply